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,京津两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重磅发布《2025 年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提升工作方案》,以七大领域 28 项具体举措全面推进交通一体化,助力唱好 “京津双城记”。这是继京津城际公交化运营、地铁安检互认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,标志着两地交通同城化进入 “精准化、智慧化、普惠化” 新阶段。
一、铁路网络:织密轨道 “大动脉”,通勤效率再突破
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骨架,铁路网络升级成为本次方案的重中之重。北京南站快速进站通道改造工程将于 6 月完工,配合京津城际重联动车组加密,高峰时段运力将提升 30%,彻底解决 “一票难求” 的痛点。值得关注的是,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于年底建成投用,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京滨、京唐城际与地铁 M101 线无缝换乘,为环渤海区域提供日均 10 万人次的运输保障。
针对武清等环京热点区域,方案明确研究增加京津城际停靠车次,并试点 “计次定期票” 灵活购票模式。新增的 10-55 次 / 30 日共 10 种票种,精准匹配通勤族每日往返、弹性出行等需求,预计可降低 30% 的通勤成本。津兴城际也将在早晚高峰加开北京至天津西方向列车,分流京津城际客流压力,形成 “双核驱动” 的铁路通勤网络。
二、枢纽升级:打造智慧枢纽集群,提升服务温度
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迭代是本次方案的一大亮点。天津西站将安装智能遮阳帘系统,通过光感调节实现候车区域温度降低 3-5℃,同时完成站内引导标识全面更新,旅客换乘时间缩短至 5 分钟内。北京大兴机场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的建成,更将实现 “一站式值机 + 行李直挂”,旅客从天津西站出发可提前 6 小时办理值机手续,无缝衔接大兴机场国际航班。
北京南站、天津站等重点枢纽周边将开展专项整治,通过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和网约车专用通道优化,实现出租车候客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以内。望京西、万盛西等新建交通枢纽同步投用,形成 “市中心 - 副中心 - 环京” 三级接驳网络,跨区域出行效率提升 40%。
三、轨道融合:地铁公交 “一张网”,同城生活触手可及
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成为本次方案的创新突破点。天津地铁 4 号线北段(小街站至西站)、7 号线南段(赛达路站至鼓楼)将于年底开通,与北京地铁 6 号线南延、17 号线中段形成 “十字交叉”,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实现地铁 30 分钟直达。北京轨道交通 M101 线一期加速建设,未来从通州城市副中心到天津滨海新区可实现 “地铁 + 城际”90 分钟直达。
公交接驳体系同步优化,北京公交与轨道 50 米内换乘比例将达 90%,天津则试点 “公交 + 共享单车” 一体化接驳,在地铁站点周边建设 100 处智能停车棚。针对老年及残障群体,北京将启动老旧地铁站加装电扶梯工程,更新 500 辆低地板公交和 200 辆无障碍出租车,让跨城出行更有温度。
四、路网优化:打通断头路,构建绿色出行走廊
高速公路网络的升级为自驾出行提供更多选择。G95 首都地区环线(唐廊高速二期)、京秦高速(机场二高速 - 六环路)等项目将在年内开工,形成 “两横三纵” 高速公路网,北京过境货车外移比例提升至 70%。京津高速白古屯停车区将建成超充站,30 分钟即可完成新能源车 80% 电量补充,配套建设的 “司机之家” 提供餐饮、淋浴等一站式服务。
城市路网方面,北京将完成 30 项疏堵工程,打通石小路等 10 条断头路,实现 7000 处信号灯联网联控,重点路口通行效率提升 25%。天津同步推进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升级,新增 50 公里连续绿波带,让跨城通勤更顺畅。
五、智慧出行:科技赋能,开启未来交通新范式
本次方案将智慧交通作为核心驱动力。12306 系统将新增 “京津通勤专区”,集成电子票、计次票、地铁接驳等功能,实现 “一码通行”。天津第三代社保卡试点加载中铁银通应用,年内可实现京津城际刷社保卡乘车,未来将扩展至更多线路,真正实现 “一卡走京津”。
自动驾驶场景率先落地,北京南站至亦庄的 Robotaxi 示范线路将于年内开通,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实现 “零干预” 自动驾驶。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货运走廊同步推进,L4 级重卡编队可实现低间距、毫秒级响应,物流成本降低 15%。北京 MaaS 平台将绿色出行碳积分接入碳交易市场,市民每月低碳出行可兑换最高 200 元交通补贴,形成 “绿色出行 - 碳普惠 - 再消费” 的良性循环。
六、文旅融合:交通 + 旅游,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
交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本次方案的一大亮点。天津至北京环球影城的首条旅游省际班线将于 4 月开通,采用 “景区直通车 + 门票联售” 模式,单程票价较自驾降低 40%。未来还将拓展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、北京古北水镇等跨区域旅游线路,打造 “京津 1 小时文旅圈”。
通勤定制快巴同步向环京延伸,武清、宝坻等地居民可通过手机 APP 预约 “门到门” 通勤服务,票价较高铁降低 50%。针对周末短途游需求,京津两地将试点 “高铁 + 共享汽车” 模式,在天津站、北京南站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租赁区,实现 “下高铁即自驾” 的无缝衔接。
结语:
从 “双城记” 到 “同城梦”,28 项举措不仅是交通设施的物理连接,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。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站、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等标志性工程的推进,京津两地将形成 “半小时通勤圈、1 小时生活圈、2 小时经济圈” 的立体化交通网络。这场交通革命,不仅让 1300 万京津市民共享发展红利,更将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未来已来,让我们共同见证 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 从蓝图变为现实!
#京津冀#
